“要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chuàng)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設美麗中國上取得更大成就。”
——習近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并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tài)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
山水為證,光伏如何爆改沙漠?
沙漠里種草養(yǎng)羊靠譜嗎?“這兒的草能吃到年底”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的一位牧民說,光伏板下就是羊兒們覓食的好地方。不禁要問,這冒出的綠意從何而來?這得益于中國的“光伏+治沙”模式。截至2024年底,我國第一批 “沙戈荒” 風光大基地已建成投產9199萬千瓦,預計年發(fā)電量可達1000億千瓦時,相當于北京、上海、廣州三座超大城市全年城鄉(xiāng)居民生活用電量的總和。
這些光伏板如同“遮陽傘”,能截獲陽光直射,大大減少地表水分蒸發(fā)。同時,光伏發(fā)電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加上清洗光伏板的水,則為干渴的沙地提供了寶貴的水源。
在晝夜溫差大的沙漠環(huán)境中,水汽會凝結在光伏板和立柱上形成水滴落入地面,支撐植被的生長。當地面被綠色覆蓋后,風沙減少了,又為適宜的昆蟲、小型爬行動物等提供了生存條件,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就這樣形成了。于是,每當一度清潔電力誕生時,都有一寸沙土重獲新生。
當前,光伏治沙模式正在我國的沙戈荒地區(qū)蓬勃興起:
2024年,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寧夏5省(區(qū))集中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占全國46%,構筑起東起內蒙古西至新疆“點、線、面”相結合的光伏治沙長城;
30年前,庫布其沙漠黃沙漫天。如今,光伏板照亮治沙路,并成為“動植物守護衛(wèi)士”;
騰格里沙漠
新能源基地植被覆蓋率從不足5%提升至25%;
塔克拉瑪干沙漠光伏基地單日發(fā)電量達到4.8億度,曾經的“死亡之海”變身“中亞能源走廊”。
但這并不意味著光伏板一裝,沙漠就能變綠洲。光伏治沙并非簡單的“鋪板治沙”,而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其核心在于“板上發(fā)電、板間種植、板下修復”的立體模式。
隨著光伏治沙一體化工程的推進,光伏治沙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光伏+治沙”“光伏+生態(tài)”并非簡單的因果關系。如果光伏板下缺乏科學有效的固沙措施,已“治理”的土地極有可能再度沙化。“光伏+牧草”“光伏+中藥”等創(chuàng)新產業(yè)模式在干旱地區(qū)的探索與推廣,也要遵循“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原則,切不可盲目追求規(guī)模,加劇荒漠地區(qū)的水資源短缺壓力。
另有研究指出,部分光伏電站建設可能會對鳥類、野生動物產生一定影響,在光伏電站建設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大規(guī)模場地平整,避開野生動物遷徙通道,最大程度減少工程建設對原生地貌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讓清潔能源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和諧共生。
荒漠變綠洲,這是中國書寫在自然大地上的光伏奇跡。
文案、制圖 | 李夏菁
編輯 | 張韻晨
原標題:中國光伏治沙有多牛?厲害的不只在板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huán)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huán)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huán)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huán)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